現代人好旅游。背上行囊做驢友逛全國,或跨出國門看世界,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不知道穿行在各大城市中的你,是否會駐足于那眼前突然出現的擺放在道路、廣場、車站、碼頭、公園、綠地等處的雕塑前?是否會開顏、沉思? 這些包含了城市地理特征、歷史沿革、民間傳說、風俗習慣、文化藝術、杰出人物,或者只是起到美化城市作用的雕塑,在以鋼筋水泥、縱橫道路構成的城市中,正用自身魅力去緩解城市高節奏所帶來的擁擠和單一,更能為空曠的場地增添一抹韻味,擦亮市民的雙眸。
它們正同樣以彰顯城市個性、界定城市文脈的身份,靜靜地站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凝視著時代的變遷。
最近,由省文化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以及浙江日報社聯合主辦的“浙江省第二屆城市雕塑評選活動”的啟動,不但為廣大市民再次搭建一個呈現各類城市雕塑的平臺,也讓市民對城市雕塑本身有了追問:好城雕是怎樣的?
全球城雕大觀園
布魯塞爾的《撒尿小童》、羅馬的《母狼育嬰》、莫斯科的《凱旋門》和北京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等雕塑,早已成為城市的標記。徜徉在世界各地,我們也總會因著它們,去觸發心中對一座城市的敬畏和產生求解當地歷史、風俗的渴望。
上海世博會的到來,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看到來自法國的羅丹《青銅時代》,這距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已過去110年。那一年,羅丹在阿爾瑪廣場的展棚內展出了他的168件作品,其中有舉世聞名的《思想者》、《吻》、《沉思》和《加萊義民》等,這是羅丹第一次在巴黎舉辦大型回顧展。無論是那位陷于沉思,正在推敲他的鴻篇巨制的《思想者》,還是更顯古典氣質,洋溢著浪漫氣息的《吻》,羅丹的作品總讓人感覺到強大的生命力。
《青銅時代》展示的是羅丹不囿于傳統的模式,不需要模特故意擺出來的姿勢和肌肉的藝術主張。他為了突出人物的內在精神,體現人物的靈魂,寧愿只強調頭和軀干,或四肢的某一部分,留給世人極大的想象空間。
如果說《青銅時代》展現的是作者極富個性,力量與靈魂感知的創作能力與表現手法,那么金色少女像和自由女神像這兩座城市雕塑則表現了城市精神,是所在城市一段歷史的縮影。
位于盧森堡市中心憲法廣場中央的金色少女像是該國珍貴的文化遺產,為緬懷在一戰中為國捐軀的3000名盧森堡戰士,由盧森堡著名藝術家克勞斯希托于1923年完成。 “金色少女”身穿戰袍,手持橄欖枝,表情堅毅卻不失女性溫柔。對于盧森堡人來說,在經歷了無數戰爭,多次飽嘗成為別人屬國的痛苦之后,“金色少女像”見證了盧森堡人民為了自由奮起抗爭的珍貴歷史,也象征盧森堡人民抵御侵略不折不撓的精神。
“送給我你那些疲乏的和貧困的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遺棄的可憐的人群,你那無家可歸飽經風霜的人們,一齊送給我,我站在金門口,高舉自由的燈火。” 這是美國女詩人埃瑪·娜莎羅其的一首詩《新巨像》,鐫刻在自由女神像的基座上。
自由女神像,全稱為“自由女神銅像國家紀念碑”,正式名稱為“自由照耀世界之神”,位于美國紐約哈德孫河口的“自由島”上,象征著美國人民爭取自由的崇高理想,于1886年完成。自由女神雙唇緊閉,頭戴桂冠,身著古代長袍。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長達12米,左手緊抱象征《美國獨立宣言》的書板,上面鐫刻著“1776.7.4”的字樣,那是《美國獨立宣言》的發表日期。腳上被掙斷的鎖鏈,象征暴政統治的推翻。舉世聞名的自由女神像,象征著美國人民爭取自由的崇高理想,也象征著美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城市雕塑除了擔當城市名片的功能之外,它還以背后神秘的、富有童話色彩的故事,讓民眾對他產生崇拜之情,從而體現對美好生活的寄托。
現在上海世博園中的捷克館展出的“幸運雕像”,是捷克素有母親河之稱的伏爾塔瓦河上最著名、最古老的大橋上的圣約翰雕像。它所紀念的人物叫約翰·內伯穆克,關于內伯穆克的死因,捷克人普遍相信是內伯穆克曾是國王瓦茨拉夫四世王后的懺悔牧師。國王懷疑王后與別人有私情,便找來內伯穆克,要求他透露王后在禱告時的內容。但內伯穆克恪守教規,拒絕了國王的這一要求。國王十分生氣,就命人將內伯穆克從查理大橋上扔進了河里。據說,在內伯穆克被河水淹沒的一剎那,天空中奇跡般地出現了5顆閃爍的星星,似乎在為他的離去而哀悼。從此,在捷克人的心中,內伯穆克成了為保護美好情感而不惜犧牲生命的英雄。許多捷克人對“圣約翰雕像”頂禮膜拜,并且把他看作是“幸運之神”。
小美人魚同樣是童話形象的代表作。她對愛情的堅貞不屈、一直守護的精神是現代很多都市人渴望擁有的。1910年,丹麥雕塑家愛德華·艾里克森把一直處于童話世界的小美人魚搬到了現實中。青銅雕塑《小美人魚》,坐落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海港,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游客到丹麥旅游都要專程去那里一睹她的芳容。“小美人魚”塑像基本按寫實主義的表現方式塑造,以模特的外型,根據童話中“小美人魚”的形象雕刻,高1.25米,重175公斤。她如普通少女一般,在海邊靜靜地思念心中所愛之人,盼望著對方的出現。她猶如鄰家女孩般的親近,不因名氣變得神圣,吸引著無數人到哥本哈根的海灣一睹她芳容,體會她對愛 城雕代表城的心
“一件好的城雕,要從這個城市的本土文化上去看,要能體現出地域文化特征。”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龍翔認為,就像佛羅倫薩充滿文藝復興時期的味道,城雕突出歷史,不強調今天;米蘭的城雕則強調工業化歷史,強調創造力,引領的是現代化都市生活。
在他眼里,即使是粘合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雕塑,還要看是否能深入到城市的歷史形態,城市曾經的輝煌中去,這才是一件好城雕的核心。“否則,這些雕塑可以說是工業化的批量生產。”他說。
誠如其言,作為一些傳統的公共雕塑,或多或少都起著歌功頌德和功能指示作用,路人只是那些靜止物體的被動消費者,全無互動和交流。
芝加哥千禧公園的云門雕塑卻詮釋了城雕的另一重含義。這個由100多塊形狀各異的高反光鈦合金板拼成的锃亮的豐滿圓潤的卵,被當地市民昵稱為豆子。卡普爾和普朗薩這兩位公共雕塑藝術家的使命就是重寫公共建筑的美學功能,讓它們動起來,和路人交流起來,不再只做冷漠的壁上觀。就像在現場面對它,你可以看到那金屬曲面上反射出的那些慢慢微笑的臉和背對著你的、那些你不曾想到能和你一起共現的風景。互動,正成為好城雕的另一重標準。
歷史文化深厚的城市,創造好城雕的難度更大。“米蘭城是在一張白紙上構建的,可以放下很多創意;芝加哥則是早期的工業時期城市的翻版,無論是科技領域還是藝術都自成一體;有些城市的城雕就不能這樣做,因為你得尊重歷史,作品要起到梳理城市文脈的作用。”龍翔認為,只要符合那一時代的城市精神和市民生活理念的,都算是好城雕。
情的堅強信念。
比如杭州。在改革開放之初,每當夜晚降臨,武林廣場上總會聚集起大量市民練舞。廣場上的少女雕塑就寄托了市民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當時的藝術家服從城市精神層面的文化內涵,用借助于人的肢體語言來創造雕塑抒發當時人們的情感。即使它的造型語言單一,選用的白水泥材質也不是最好,卻也體現了那一時期的城市特征。
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美人鳳雕塑,則把杭州城市化建設進程和城市的旅游文化名城定位清晰顯現。而它更大的作用,是喚醒了市民對美的鑒賞,以及對美的訴求。雖然此后因為多方原因美人鳳并沒有繼續存在,但它全青銅的制作材料,體現了杭州持續不斷上升的經濟實力,同樣是一件具有特殊意義的城雕。
回到當下,杭州的城雕已不追求體量和張揚,而是安靜地樹立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孩兒巷、中山御街、米市巷、武林路、運河邊……路人都會在不經意間碰上城雕。文化傳承的因子也被藝術家們悄悄地注入到城市的血管中,和市民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西湖邊上那一個個城雕小片段,不僅讓市民流連在杭州歷史的長河中,也讓外國友人停下來細細打量,心亦隨著杭州的文脈節奏一起跳動。
因此,開篇的問題,并不難回答,流淌的時間會證明一切。或若干年后,當我們面對這些城雕還能駐足沉思,答案自然知曉。